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视频

船市信息

news center

【船行40年】揚子江船業,真敢“吃螃蟹”!

2018-12-18 閱讀次數 619

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(zao)更好發(fa)展環境,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(fa)展中的(de)困難,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(fa)展,變壓力(li)為動力(li),讓民營經濟創新(xin)源泉充分涌流,讓民營經濟創造(zao)活力(li)充分迸發(fa)。

——習近平



國庫券,相(xiang)信90后(hou)、00后(hou)應該沒(mei)聽過這個(ge)名詞(ci)。


為了彌補建設(she)資(zi)金不足(zu),新(xin)中國初期及改革開放(fang)初期,我國財(cai)政部門曾發行過這種(zhong)政府債券(quan)。


那時,買(mai)(mai)國庫券被認為是愛(ai)國行(xing)為,買(mai)(mai)得(de)越多(duo)(duo)越愛(ai)國。因此,眾(zhong)多(duo)(duo)家庭都認購過國庫券。


其中,也包括如今中國“最賺錢”船企的“掌(zhang)門人(ren)”。


他借此獲得了人生“第(di)一桶金”,但沒人會想到,由此他將成為改寫中(zhong)國造船業(ye)歷史的人。


我沒當廠長,必垮


如果(guo)沒有改革開放(fang),也許(xu)任元林會做一名木工。


高中畢業后,他被分配到揚子江船廠當學徒,做木工是他當時的最高理想。因為任元林覺(jue)得(de),“木工可以(yi)憑手藝賺錢生存”。


然而,天不(bu)遂(sui)人愿,任(ren)元林獲得的(de)是燒焊(han)工的(de)崗位。


這(zhe)個決定,將改(gai)變揚子江船廠的命(ming)運。


揚子江(jiang)船(chuan)廠成立于(yu)1956年,雖然(ran)只是縣級(ji)船(chuan)廠,但在(zai)江(jiang)陰,算是好單位,一般人(ren)很難進(jin)。


因為沒有得到自(zi)己希(xi)望的崗位,任元林想通過讀書來(lai)改變(bian)命運。在做了三年(nian)焊工(gong)后(hou),他在廠(chang)方安排下學(xue)習了兩年(nian)船舶設計制造技術(shu),幾年(nian)后(hou)又主動進修(xiu)了經濟管理(li)專業。


任元林的生意頭腦很(hen)早就(jiu)表現(xian)出來。求(qiu)學(xue)時,他就(jiu)挑起擔子(zi)上街替人(ren)修傘(san),幫補(bu)家用(yong)。在造船廠的學(xue)徒生涯中,他也利用(yong)中國(guo)發(fa)行的政府債券——國(guo)庫券的買賣賺(zhuan)外快。


他說(shuo):“在江陰街上,100元(yuan)(yuan)錢面值(zhi)的(de)(de)(de)國庫券(quan)賣85元(yuan)(yuan)錢,在上海可賣87元(yuan)(yuan)。那時(shi),一個月的(de)(de)(de)工資只有30元(yuan)(yuan)錢,我(wo)累積1萬元(yuan)(yuan)人民幣面值(zhi)的(de)(de)(de)國庫券(quan),帶到上海賣掉,轉手(shou)賺(zhuan)200元(yuan)(yuan)錢差價。賺(zhuan)這(zhe)種小錢很輕松,原始(shi)資本就是(shi)這(zhe)樣賺(zhuan)來的(de)(de)(de)。”


——《揚(yang)子江船業:揚(yang)帆資本(ben)市場(chang)》

《江陰日報》2016年5月16日


靠倒騰國(guo)(guo)庫券(quan)賺來的錢(qian),任元(yuan)林主要干了(le)兩件(jian)事:吃了(le)幾(ji)頓紅燒肉;剩下的,買了(le)英(ying)語(yu)書和磁(ci)帶。因為,當時船廠很多零部件(jian)來自國(guo)(guo)外,“不會英(ying)語(yu)根本(ben)看不懂說(shuo)明書”。


這就是任元林所說的(de)“原(yuan)始資本”。會講英語的(de)任元林日后(hou)為揚子江船廠屢屢拿下國外訂單,1985年(nian),他(ta)被破格提拔為副廠長,這一年(nian),他(ta)還(huan)不(bu)到(dao)30歲。


12年之后,任元林成為揚子江船廠的“掌門人”。


一(yi)切看起來似乎順(shun)風順(shun)水。


根據當(dang)年(nian)(nian)《中國船舶(bo)報(bao)》報(bao)道,任(ren)元林初(chu)上任(ren)的1997年(nian)(nian),揚子江船廠完成工業總產(chan)值1.9億(yi)元,同比增長18%,自行出口增長106.1%,銷售完成1.23億(yi)元。


任元(yuan)林當時說:“1997年(nian)是‘改(gai)革年(nian)’,1998還是‘改(gai)革年(nian)’,改(gai)革給我(wo)們帶(dai)來了生(sheng)機(ji),改(gai)革沒有盡頭。”


不曾想,一語成讖。


廠長的(de)(de)位置還沒坐(zuo)熱,亞洲金融風暴對造船業的(de)(de)影響就開始顯現(xian),近乎零訂單(dan)的(de)(de)局(ju)面讓任廠長的(de)(de)“改革年”不斷持續(xu),直到距離新世紀只(zhi)剩下十天的(de)(de)時間(jian)。


1999年,為(wei)了(le)讓船廠活下去,任元林向政府(fu)提出了(le)改(gai)革申請(qing)(qing),一個特(te)別“大(da)膽(dan)”的申請(qing)(qing)。


他要把揚(yang)子江(jiang)船廠(chang)民(min)營(ying)化。


對(dui),把(ba)一家國有船廠,“私有化”。


從上世紀50年代(dai)公私合營到改革開(kai)放前,中國早已(yi)沒有一家真(zhen)正意義上的民營企業。在人們根深(shen)蒂固的思想里,國有企業是“單(dan)位”,國企的人是社會(hui)主(zhu)(zhu)義的“主(zhu)(zhu)人”。


任元林現在(zai)要把單位給“弄沒”了,帶著一(yi)大廠(chang)子人“混(hun)社會(hui)”?“主人”來(lai)給“資本家”打工?就算思想(xiang)上(shang)能轉(zhuan)變,但如果改(gai)制不(bu)成功,還會(hui)被(bei)扣上(shang)一(yi)頂“國有(you)資產流(liu)失”的帽子。


厲害的是,任元林干成了。1999年12月22日,江蘇揚子江船廠有限公司掛牌,中國第一家由國有船廠改制而成(cheng)的民(min)營造船控股公司(si)正式誕生(sheng)。


數年后,揚子江船業銷售額突破(po)10億(yi)元,利(li)潤(run)達到1.5億(yi)元。任元林成(cheng)了揚子江船廠的“救星”。他(ta)本人也自豪(hao)地說(shuo):“如果我沒當廠長,這間(jian)廠一定(ding)會垮!”



抓大放小,動產權


人們并不(bu)知道任(ren)元林提出揚子江船廠(chang)民營化的(de)具體原因,但從當時的(de)大環境看,國有(you)中小(xiao)船廠(chang)改革已是大勢(shi)所趨(qu)。


到(dao)1999年,艱難推進的國有企(qi)業(ye)改革正處(chu)在“臨門一(yi)腳(jiao)”階段(duan),此時,有一(yi)個詞匯中學生都已經耳熟能詳。


這個詞(ci)叫,“抓大放小”。


在(zai)金融危機籠罩下的(de)1997年,眾(zhong)多國有中(zhong)(zhong)小企業(ye)原本就面臨(lin)宏觀政策調整與(yu)市(shi)場(chang)競(jing)爭加劇的(de)雙重(zhong)夾擊(ji),經營(ying)狀況愈發艱難,虧損(sun)連年加劇,作為地方(fang)經濟(ji)支柱的(de)國有中(zhong)(zhong)小企業(ye)風光難現。改革改制的(de)需求已經迫(po)在(zai)眉(mei)睫(jie)。國有中(zhong)(zhong)小企業(ye)出路何在(zai),成為需要回答(da)的(de)一個現實而迫(po)切的(de)問題(ti)。


1995年,黨的十(shi)四屆(jie)五(wu)中全會明確提(ti)出了國(guo)企(qi)“抓大放(fang)小”的改革思路。1997年9月,黨的十(shi)五(wu)次全國(guo)代表大會召開(kai),在十(shi)五(wu)大報告中提(ti)出:“要著眼搞好(hao)整個國(guo)有(you)經(jing)(jing)濟(ji),抓好(hao)大的,放(fang)活小的,對國(guo)有(you)企(qi)業實施戰(zhan)略性改組(zu)。”“采取改組(zu)、聯(lian)合(he)、兼并、租賃、承(cheng)包經(jing)(jing)營和股份合(he)作制、出售等形式,加(jia)快放(fang)開(kai)搞活國(guo)有(you)小型企(qi)業的步伐。”


十五大(da)報告確立的國(guo)有(you)企業(ye)“抓大(da)放(fang)小(xiao)”的改革(ge)方針,為各地積極(ji)采(cai)用各種有(you)效的方式因地制(zhi)宜探索(suo)放(fang)開搞(gao)活國(guo)有(you)中小(xiao)企業(ye)指明了方向,隨著一系列(lie)政策措施出臺,以國(guo)有(you)中小(xiao)企業(ye)為突破(po)口(kou)的產權制(zhi)度改革(ge)大(da)幕(mu)由此拉開。


——《國有企業改(gai)革實錄(1998~2008)》


在此背景下,借助地方政府的(de)積極支持,各地中小國有企業的(de)改革探索風起云涌。


就(jiu)在(zai)揚子江(jiang)船(chuan)廠(chang)所在(zai)的(de)江(jiang)蘇省,眾(zhong)多鄉鎮企(qi)業(ye)已普遍實行民營(ying)化,所有(you)權改革對該省國有(you)企(qi)業(ye)產(chan)生(sheng)了極大的(de)示范效應(ying),民營(ying)化進(jin)程逐(zhu)漸向中型國有(you)企(qi)業(ye)蔓延(yan)。相應(ying)地,外部投資者或自然人也獲得了越(yue)來(lai)越(yue)多的(de)購買(mai)國有(you)企(qi)業(ye)或國有(you)股的(de)機會(hui)。


與此同時(shi),江(jiang)蘇省結合自身目(mu)標,要求以產權制(zhi)度改革為主,按照“抓(zhua)大(da)放小(xiao)”的原則(ze),積極推進國有(you)企(qi)業戰略改組(zu),鼓勵(li)民營(ying)、個(ge)體等非(fei)國有(you)經濟(ji)參與國有(you)中(zhong)小(xiao)型企(qi)業改革,實現國有(you)資(zi)本(ben)從一(yi)般性競爭領域(yu)和中(zhong)小(xiao)企(qi)業退出。


于(yu)是,那(nei)個長時間困擾國企改革的核心問(wen)題,終于(yu)得到了突破。


產權,可以動了。


機(ji)不可失,任元林(lin)也(ye)行動了。他(ta)自(zi)己拿出(chu)40多(duo)萬(wan),并邀請管理層和(he)1000多(duo)名員工入股,湊足(zu)了2200萬(wan)元資本。


為了(le)穩(wen)妥,揚子江船業選擇了(le)漸進(jin)式改制。1999年,鼓勵大多數職工積極入股(gu)(gu),并保留(liu)國有(you)股(gu)(gu)份;2002年,進(jin)行(xing)二次改制,從政府手中(zhong)回購國有(you)股(gu)(gu)股(gu)(gu)份,國有(you)股(gu)(gu)完全(quan)退出;2004年,引入外部投資者(zhe)入股(gu)(gu)8000萬(wan)元,從而確立(li)揚子江船業的基本股(gu)(gu)權結構。


1999年7月,在完成(cheng)資產評(ping)估(gu)后,揚(yang)子(zi)江(jiang)船廠改制領導小組成(cheng)立,并(bing)制定了改制計(ji)劃和方案,改制工作(zuo)全面展開。揚(yang)子(zi)江(jiang)船廠有限公司總股本(ben)中,國(guo)有股占(zhan)28.8%,社(she)會(hui)法人(ren)股占(zhan)25%,自然人(ren)持(chi)股占(zhan)25.3%,職工持(chi)股會(hui)持(chi)股占(zhan)20.9%。


該公司在(zai)(zai)發(fa)起設立過程中(zhong),采(cai)取了(le)自(zi)(zi)然人認(ren)購(gou)和職(zhi)工(gong)(gong)(持(chi)股(gu)(gu)會)認(ren)購(gou)相結(jie)合的(de)辦法。凡與(yu)揚子江船(chuan)廠簽訂(ding)了(le)勞(lao)動合同(tong)、在(zai)(zai)船(chuan)廠工(gong)(gong)作(zuo)滿一年(nian)者(zhe)都(dou)可(ke)在(zai)(zai)規(gui)定(ding)的(de)范圍內認(ren)購(gou)股(gu)(gu)金(jin),并得到一定(ding)比(bi)例的(de)配股(gu)(gu)。認(ren)購(gou)參(can)股(gu)(gu)的(de)原則為:普通職(zhi)工(gong)(gong)自(zi)(zi)愿,管理干部多參(can)股(gu)(gu),經(jing)營(ying)者(zhe)參(can)大(da)股(gu)(gu)。


配(pei)(pei)(pei)股由(you)企(qi)業二(er)金(jin)(結余工(gong)(gong)(gong)資基金(jin)、福利基金(jin))和切出的(de)(de)30%凈資產等(deng)構成。配(pei)(pei)(pei)股,首先按職工(gong)(gong)(gong)的(de)(de)工(gong)(gong)(gong)齡長短用二(er)金(jin),相(xiang)對(dui)現金(jin)出資以(yi)1:1的(de)(de)比例(li)配(pei)(pei)(pei)送(song),共分(fen)6個檔次(ci)(ci),配(pei)(pei)(pei)額為(wei)2000元(yuan)至(zhi)8000元(yuan);然后,再按職務(wu)崗位,用切出的(de)(de)30%凈資產按3:1的(de)(de)比例(li)進行(xing)配(pei)(pei)(pei)送(song),也分(fen)6個檔次(ci)(ci),配(pei)(pei)(pei)額為(wei)1000元(yuan)至(zhi)30.6萬元(yuan)。


……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到位,揚子江船廠有限公司最后(hou)實際到賬的股金比計劃增加(jia)了20%,職工參股率達(da)97%。


——《中(zhong)國船(chuan)舶報》2001年第6期


由此,這(zhe)家產權(quan)清晰、機制(zhi)靈活的民營造(zao)船(chuan)企業開始走出困境(jing),并讓中國造(zao)船(chuan)業刮目相看。


危機造就揚子江


2017年(nian),任(ren)元林在接受新(xin)加坡(po)《聯合早(zao)報(bao)》采訪時講(jiang)了一句(ju)話,讓正在低谷中忍受煎熬的(de)中國造船業為之一驚。


“市(shi)場好的時候大(da)家都差(cha)不多,市(shi)場低迷時我們(men)反而走得快。”


這話,也(ye)只有經歷(li)兩次國際金融危機(ji),兩次實現飛躍發展(zhan)的任元林有資(zi)格講。


如(ru)果說,亞洲金融風暴后(hou)的大(da)環境,逼迫任元(yuan)林(lin)不得不“快(kuai)人一步”改制,那么改制之后(hou)的揚子江(jiang)船業則是“一步快(kuai),步步都快(kuai)。”


2005年,利(li)用船(chuan)市(shi)復蘇后(hou),民營船(chuan)企大(da)發展的機會,揚(yang)子江(jiang)船(chuan)業(ye)投資24億元新(xin)建江(jiang)蘇新(xin)揚(yang)子造(zao)船(chuan)有限公(gong)(gong)司;2008年國際金(jin)融危機后(hou),揚(yang)子江(jiang)船(chuan)業(ye)調整產業(ye)結構,轉型(xing)發展大(da)型(xing)箱船(chuan)和海工(gong)裝(zhuang)備;到了(le)今年,該公(gong)(gong)司又與日本企業(ye)合作,宣布(bu)將成立(li)合資造(zao)船(chuan)公(gong)(gong)司。


其實(shi),如果僅有(you)產權優勢,并不足以保證民營船企(qi)應對數(shu)次危機,長(chang)盛不衰,關鍵還是(shi)要看改制后的(de)企(qi)業是(shi)否真(zhen)正建立起適(shi)應市(shi)場競爭的(de)現代企(qi)業法人治理(li)(li)結構,實(shi)現科學化管理(li)(li)。


……職工們從全員參股變為骨干員工持股,打破了原來大鍋飯的分配方式,員工的收入變為由工資+獎金(津貼)+年薪(骨干人員)+股份分紅組成的多重收入。股份分紅收入的計入,讓員工的工作觀念由為工廠工作轉變為自己工作,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。機制的改革解決了企業“為誰干”的問題,也解決了利益共享的問題。每個職工都各司其職、各擔責任,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(dong)各級人員的工作積極性(xing)。


揚子江船業以股權激勵機制為核心,并依此形成了一套配套的管理機制,包括單位核算機制、嚴格考核機制、嚴格問責機制等,相關配套機制的建立進一步促使該公司規范運作,并明確了企業生存目的、發展目標、員工角色。在一系列的措施制定后,終(zhong)的考(kao)核機(ji)制使制度落地。久而久之,考(kao)核機(ji)制已(yi)在揚子江船業(ye)常態化、制度化。


——《“民營船王”任元林:挺過“寒冬”有四大“王(wang)牌”》

《中國船(chuan)舶報》2017年11月


任元(yuan)林非常清(qing)楚,與國有船(chuan)企(qi)(qi)相(xiang)比,民營船(chuan)企(qi)(qi)沒(mei)有軍品(pin)訂單支撐(cheng),但在管(guan)理(li)的現代化(hua)、機制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執行力方面(mian),民企(qi)(qi)擁有自身優(you)勢。


所(suo)以,揚子(zi)江(jiang)船業必須將這種優勢發揮到(dao)淋漓盡(jin)致。


民營船(chuan)(chuan)企不能(neng)像(xiang)國企一(yi)樣“攤大餅”,只有握緊“拳頭(tou)”才好發力。改制之(zhi)時(shi),任(ren)元林毅然決定取消揚子江船(chuan)(chuan)業(ye)(ye)的修船(chuan)(chuan)業(ye)(ye)務(wu)、搬遷拆船(chuan)(chuan)業(ye)(ye)務(wu),用(yong)整合(he)的資金(jin)和改制募(mu)集(ji)資金(jin),提(ti)升基礎設施能(neng)力,同時(shi),調整產品(pin)結構,把發展(zhan)重心從東南(nan)亞轉向歐洲市場。


面對(dui)市(shi)場周期變(bian)化(hua),揚子江(jiang)船(chuan)業可以(yi)在行(xing)業整(zheng)合期,低(di)成本收購江(jiang)蘇揚子長博造(zao)船(chuan)有限(xian)公司(si)(si)、江(jiang)蘇揚子鑫(xin)福造(zao)船(chuan)有限(xian)公司(si)(si);一旦市(shi)場環境惡化(hua),又可以(yi)根據需(xu)求,“靈活掉頭”,做到產能“伸(shen)縮自如”。


在境內融資有難度,揚子江船業就把目標投向境外。2007年,他們在新加坡成功上市,成為我國第(di)一家上市的民營造船企業;2010年,他們又在中國臺灣TDR(存托憑證)掛牌上市,成為首家(jia)赴臺(tai)上市的(de)大陸企業。


當然,他們(men)的靈活性,也(ye)包括裁員。


從去年(nian)起,集團陸續裁退8000名員(yuan)工(gong),數(shu)量上相當驚人。任元林(lin)回應道:“我們有2萬8000人,行情低迷時裁掉(diao)8000人與關閉(bi)一間(jian)造船廠,訂單減少時這(zhe)是有必要的。這(zhe)也突(tu)顯我們作為民(min)營企(qi)業的生(sheng)命力。”他透露,目前業務已經回穩(wen),短(duan)期內(nei)應該不會再裁員(yuan)。


——《任(ren)元林(lin):造船業仍需洗(xi)牌重(zhong)組》

《聯合早報》2017年5月1日

混改三原則


截至去年,揚子江船業的利潤已經連續七年高居中國造船業之首,成為中國名副其實“最賺錢”的船廠。


善于化“危”為(wei)“機(ji)”,讓揚(yang)子江船業成為(wei)諸(zhu)多船企爭相學習取經(jing)的對(dui)象,也讓任(ren)元林成為(wei)中國商界響當(dang)當(dang)的“民營船王(wang)”。


不過,在任元(yuan)林(lin)看來,民營船企依然面臨兩大(da)困境:一個(ge)是融資難(nan);另一個(ge),就是與(yu)國(guo)有(you)企業平(ping)等的待遇。任元(yuan)林(lin)說(shuo),“我們不要照顧,也不要優惠,但是要得(de)到公平(ping)。”


在(zai)近年來的船(chuan)市低谷期,中國造船(chuan)業“國進民退”現象十分突出,不(bu)少民營船(chuan)企(qi)因為各種原因,紛紛陷入破產重整或是清算(suan)的境地。


對于(yu)這個(ge)問題,中央并沒有(you)回避。


近來,一些民營(ying)企業(ye)在經營(ying)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問(wen)題,有的民營(ying)企業(ye)家形容為遇到了“三座(zuo)大山”:市場(chang)的冰山、融(rong)資的高(gao)山、轉型(xing)的火山。這些困難和問(wen)題成因(yin)(yin)是(shi)(shi)多方(fang)面的,是(shi)(shi)外部因(yin)(yin)素和內部因(yin)(yin)素、客(ke)觀原因(yin)(yin)和主觀原因(yin)(yin)等多重矛盾問(wen)題碰頭的結果。


一是國際經濟環境變化(hua)的結果。一段時間以來,全球(qiu)經濟復蘇進(jin)程中風險積聚,保護主(zhu)義、單邊主(zhu)義明顯(xian)抬頭,給我國經濟和市場(chang)預期帶來諸多(duo)不利影響……


二是我國經濟由高速(su)增長階(jie)(jie)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(jie)(jie)段的結果。……在結構調(diao)整(zheng)過程(cheng)中,行業集中度一(yi)般會上升(sheng),優勢企業勝出,這是市場優勝劣(lie)汰的正常競(jing)爭(zheng)結果……


三(san)是政策落實(shi)不(bu)到位(wei)的結果。近年來,我(wo)們出(chu)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(cuo)施很(hen)多,但不(bu)少落實(shi)不(bu)好、效果不(bu)彰。……比如,在防范(fan)化(hua)解金融風險過程中,有的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惜貸不(bu)敢貸甚至直接(jie)抽貸斷貸,造(zao)成企業流動(dong)性困難甚至停(ting)業……對這(zhe)些問題,要(yao)根據實(shi)際情況加以解決,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(zao)良好環境(jing)。

當前,我國民(min)營經(jing)濟(ji)遇到(dao)的困難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(yin)……


應該承(cheng)認,當前(qian)一(yi)些民營(ying)經濟遇到的(de)(de)困難是(shi)現實的(de)(de),甚至相當嚴峻,必須高(gao)度重視。同(tong)時,也要認識到,這些困難是(shi)發展中的(de)(de)困難、前(qian)進中的(de)(de)問題、成長中的(de)(de)煩(fan)惱,一(yi)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……


——《習近平:在民營企業(ye)座談會上的講話》

新華網2018年11月1日


改革開放以來,在黨和國家(jia)政策(ce)的(de)指(zhi)引(yin)下,我國民營經濟從(cong)小到大、從(cong)弱到強,不斷(duan)發展壯大。但是近年來,面對低(di)迷的(de)市場和(he)各(ge)種困境,造(zao)船業也出現了(le)各(ge)種各(ge)樣(yang)的(de)聲音(yin)。


比(bi)如(ru)“民(min)營船(chuan)企離(li)場(chang)論(lun)”就相當流行。有人認為,不少民(min)營中小船(chuan)企在船(chuan)市高峰“入場(chang)”,低價搶單(dan),擾亂了(le)市場(chang)秩序,現(xian)在“去產(chan)能”,這(zhe)類企業應該加快(kuai)出清,退出歷(li)史舞臺。還(huan)有部(bu)分人針(zhen)對近年來大力推進的混(hun)合所有制改革,提出所謂“新公私合營論(lun)”。



在(zai)(zai)今年10月(yue)接受《財經》專訪時,任元林表示(shi),行業內的洗牌和重塑在(zai)(zai)加劇,船企(qi)的數(shu)量通過兼并,只會(hui)越(yue)來越(yue)少。國企(qi)的數(shu)量在(zai)(zai)集中(zhong),民(min)營船企(qi)也需(xu)要通過兼并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(e)。


當被(bei)問及揚子江船(chuan)業會否參與新(xin)一輪(lun)“混改”時,任元林給出了他的(de)原則。


Q《財經》:未來(lai)如果有國(guo)資船企進(jin)行混改,您會參與其(qi)中嗎?


A任元林:我對是否參與國企混改有幾個指標。第一,國資占大股(gu)(gu)但不(bu)(bu)能控股(gu)(gu),表決(jue)權按(an)照(zhao)董事會制度。第二,經營(ying)者必須參(can)(can)股(gu)(gu)。一般經營(ying)層參(can)(can)股(gu)(gu)要在(zai)20%左右,經營(ying)層不(bu)(bu)參(can)(can)股(gu)(gu)混改(gai)是(shi)(shi)不(bu)(bu)可取的。第三,市場化進入。參(can)(can)股(gu)(gu)的各方要按(an)照(zhao)市場化參(can)(can)與股(gu)(gu)權的競(jing)爭,而不(bu)(bu)是(shi)(shi)簡單(dan)的“拉郎配(pei)”。


——《金融危機(ji)十年(nian)寒冬,中國造船業(ye)的(de)重創與重塑》

《財經》雜志2018年(nian)第(di)24期


今(jin)年11月(yue)1日,習(xi)近平總書記在民(min)營(ying)企(qi)業座談會上(shang)強(qiang)調,要打(da)(da)破各種各樣的“卷(juan)簾門(men)”“玻(bo)璃門(men)”“旋(xuan)轉門(men)”,為民(min)營(ying)企(qi)業打(da)(da)造公平競爭環境(jing),給民(min)營(ying)企(qi)業發展創(chuang)造充足市場空間,要鼓(gu)勵民(min)營(ying)企(qi)業參與國有企(qi)業改革。


不知道這位(wei)通過民(min)(min)營化走出困(kun)境的“民(min)(min)營船王”,如果他的三個原則都被滿(man)足時(shi),會(hui)(hui)不會(hui)(hui)又(you)在中國(guo)造船界掀起新的“波瀾”。


我們拭目以待吧。